李敢,飛將軍李廣之第三子。李禹,李廣之孫,李敢之子。李陵,飛將軍李廣長孫,李當戶的遺腹子。李敢(?—前118年),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人。西漢將領,飛將軍李廣之第三子。多次與匈奴作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由校尉漸升至郎中令,并封關內(nèi)侯。前118年,因打傷衛(wèi)青而被霍去病射殺。 李禹(?―前91年),李廣之孫,李敢之子。生年不詳,李敢死于前118年,李禹生年不遲于前117年。李禹很得太子劉據(jù)的喜愛,然而好利,亦有勇。有一同胞姐妹是漢武帝的戾太子劉據(jù)的中家人子,有寵。征和二年(前91年)的巫蠱之禍,江充誣陷李禹與匈奴有勾結,稱李禹打算逃走,投奔在匈奴的李陵,李禹蒙冤而被處死。唐朝皇帝追尊李禹、李敢、李廣為其祖先。李陵(前134—前74年),字少卿,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人。西漢名將,匈奴名將,飛將軍李廣長孫,李當戶的遺腹子。
1、分類不同:李廣桃是薔薇科、桃屬植物;而李廣杏是薔薇科、李屬植物。
2、花期及成熟時間不同:李廣桃花期在3~4月份,果實的成熟通常在7~9月份之間;而李廣杏的花期在4月份,果實成熟躲在7~8月份。
3、果實不同:李廣桃表面光滑、顏色多為橙黃色帶有泛紅色,直徑大約在7~7.5厘米之間,內(nèi)部含有白色種子;而李廣杏外形像核果,直徑約為3.5~5厘米之間,有黃色或紅色,還有的時候為綠色或紫色。
贊美飛將軍李廣的詩還有如下: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首詩贊美了李廣守護邊疆的功勞以及對胡馬的威懾力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這首詩贊美了飛將軍李廣箭術高超,力氣之大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云邊月滿西山。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此詩贊美飛將軍李廣帶領將士勇猛善戰(zhàn),殺的敵人片甲不留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就是說的是李廣,李廣射石應該是在他擔任右北平太守期間的事,當時城外老虎經(jīng)常出沒,對老百姓造成很大影響,李廣又喜歡射箭,就帶領隨從去射虎,晚上在林中看到一塊白石以為是白虎,一箭射過去,第二天找到時才知道是石頭,李廣又射了幾箭但都沒射進去。
李廣(?-前119年),漢族,隴西成紀人,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先祖為秦朝名將李信。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
景帝時,先后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為未央宮衛(wèi)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驍騎將軍,領萬余騎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臥于兩馬間,李廣佯死,于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
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剛縣,今內(nèi)蒙古寧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shù)年不敢來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戰(zhàn)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zhàn),憤愧自殺。司馬遷評價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公元前166年(漢文帝十四年),匈奴大舉入侵蕭關,李廣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從軍抗擊匈奴,因為精通騎馬射箭,斬殺匈奴首級很多,被任為漢中郎。
吳楚七國之亂時,李廣任驍騎都尉,隨太尉周亞夫反擊吳楚叛軍。在昌邑城下,奪取叛軍軍旗,立了大功,以此名聲顯揚。
李廣雖然名氣很大,但是實際上打的大規(guī)模勝仗不多。只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靠個人的勇武獲得了一些超出常人的戰(zhàn)績。
李廣很忠誠很愛國,但畢竟李廣性格上的缺陷以及能力上(運籌帷幄的大戰(zhàn)略能力以及大局意識)的不足,雖然在小規(guī)模戰(zhàn)斗上,他表現(xiàn)出來的勇猛以及處變不驚的大將氣度,但這些只能使李廣揚名,而大戰(zhàn)斗中李廣總是屢戰(zhàn)屢敗,沒有大的戰(zhàn)績可言,因此李廣至死難封
李廣(?-前119年),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人,西漢時期的名將,人稱“飛將軍”。 他將門出身,善騎射,歷任7個郡的太守。其平吳楚之亂,名聲顯揚;抗擊匈奴,使匈奴數(shù)年不敢侵犯。前119年,漠北之戰(zhàn)中,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zhàn),憤愧自殺。
答:李廣的先祖是秦朝時期的大將軍李信,李家世代從軍,為國家建立了赫赫戰(zhàn)功。
公元前166年,也就是漢文帝十四年,李廣應征入伍,隨大軍出征討伐匈奴,他特別擅長使用弓箭,幾乎百發(fā)百中,多次交鋒中殺死了不少敵人,也活捉了很多俘虜。
李廣侄子李陵
史書記載李廣有三子為郎,并不代表李廣就只有三個兒子,古代有嫡子庶子之分,李廣在漢朝是2000石的官員,其爵位大良造以上的爵位,根據(jù)漢朝律法,只能有三個嫡子受蔭封為郎,其余諸子皆為不更爵位以下。
李廣長子當戶的遺腹子是李陵,字少卿,在古代子女排行中,李陵也不是李當戶的長子,只是李當戶的嫡子,畢竟李陵練連伯仲叔季都沒排上。
李廣前兩個嫡子死的早,第三嫡子李敢為關內(nèi)侯,同樣只能蔭封三人,侄子李陵,兒子李禹,李忠。
李禹的后代就是李唐這一支。
李陵被俘,娶單于女,為匈奴右校王,管理葉尼塞河的堅昆一帶的三十六個部落,生子有五,建立拓跋部。
東漢中期,北匈奴西遷,李陵后代率部南下占領北匈奴西部,東漢末年成為鮮卑西部五大人之一,三國時期越過大漠,南下至陰山一帶,拓跋鄰拓跋潔汾時代分為拓跋十部,號曰帝室十姓,建國拓跋,后來征討匈奴被封為代王,五胡亂華時期建立代國,北魏。
由于拓跋氏先祖李陵是匈奴俘虜?shù)臐h將,不同于匈奴人鮮卑人的別部,而被人蔑稱為索虜,意思是被繩索捆起來的俘虜。
父親不詳,史書沒有記載
李廣(?~前119年),字號不詳,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西漢時期名將、民族英雄,秦朝名將李信的后代。李廣于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景帝時,先后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為未央宮衛(wèi)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驍騎將軍,領萬余騎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