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群眾路線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到黨的全部工作中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線,是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的方法論,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一個基本方面,是黨的根本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黨的群眾路線包括兩層含義:
一是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歷史的主人,人民群眾必須自己解放自己;
二是黨必須傾聽群眾的意見、了解群眾的要求、集中群眾的智慧,形成正確的理論和政策,然后,再宣傳群眾、發(fā)動群眾、組織群眾,在人民群眾的實踐中實現(xiàn)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中國共產(chǎn)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yōu)槿罕姷淖杂X行動”的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毛澤東是黨的群眾路線的主要創(chuàng)立者、堅定倡導者和不懈實踐者,他關于群眾路線的豐富完整的精辟論述,既深刻體現(xiàn)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唯物史觀和人民群眾觀,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民族特色和中國風格,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創(chuàng)造,是我們黨最為寶貴的思想理論財富。
第一,樹立群眾意識,心中裝有群眾,以群眾的幸福為幸福。
第二,團結群眾,盡心盡力為群眾創(chuàng)造利益,為群眾謀幸福。
第三,了解群眾需求。
領袖毛澤東說過:“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边@個理念也是共產(chǎn)黨的根本理念的體現(xiàn)。中國從建黨到現(xiàn)在,我黨的路線正在偏離建黨初期時的初衷。人民對黨不信任,人民的訴求亦解決不了。而走群眾路線就是讓偏離路線的黨風回頭看看,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氐侥莻€一切為人民服務的路線上。解決人民的訴求、穩(wěn)定黨民關系、鞏固我黨根基、成就中國夢。
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是: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堅持群眾路線是黨從勝利到勝利的重要法寶,在新時期,必須繼續(xù)突出黨的群眾路線,高度重視群眾工作,認真改進群眾工作,增強整體凝聚力,全面激發(fā)群眾創(chuàng)造力,凝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華夢的偉大力量。
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是黨在革命和長期建設中取得勝利的法寶,必須在新形勢下繼續(xù)堅持,群眾路線是黨始終堅持的基本工作方法,正確的領導方法是把黨的群眾團結起來群眾作出正確決定的意見,向群眾宣傳和解釋,把決定變成群眾的行動,在群眾實踐中檢驗這些決定是否正確。
群眾路線基本觀點有哪些?
群眾路線基本觀點有哪些: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工作路線,為人民執(zhí)法是政治和法律機關的根本宗旨。群眾觀點主要包括群眾作為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觀點、群眾公開學習的觀點、追求群眾利益的觀點,干部權力是人民賦予的,群眾對黨和人民負責的等等。
堅持群眾路線是正確領導黨、加強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的基礎。這是黨的各級領導是否有群眾觀點,是否貫徹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xiàn),群眾對黨的信任和支持是社會主義事業(yè)持續(xù)勝利的關鍵。
1943年
群眾路線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一項重要的工作路線,其確立可以追溯到1943年。
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強調黨的工作必須從群眾的利益出發(fā),并依靠群眾的力量來完成任務。這一路線的確立,標志著中國共產(chǎn)黨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國實際的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
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上,群眾路線的提出和確立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它不僅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也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方法。群眾路線的確立,對于加強黨的建設,保證黨與人民群眾的聯(lián)系,推動黨和國家事業(yè)的發(fā)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群眾路線基本觀點:
1、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yōu)槿罕姷淖杂X行動。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是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保證。
2、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馬克思主義認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歷史是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是真正的銅墻鐵壁,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
人民群眾是先進生產(chǎn)力和先進文化的創(chuàng)造主體,是推動科學發(fā)展的主體,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最終決定力量。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3、向人民群眾學習。要做群眾的先生,先做群眾的學生。要放下架子,甘當小學生,多同群眾交朋友,多向群眾請教。要在全黨形成堅決相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老老實實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良好風尚。真正把人民群眾當主人、當親人、當老師。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
切不可自以為是先進分子,是領導者,比群眾懂得多,因而遇事不向群眾學習,不同群眾商量。每一個共產(chǎn)黨員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拜人民為師,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zhí)政本領的增強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之中。
4、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共產(chǎn)黨就是要奮斗,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為人民服務。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能不能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檢驗領導干部黨性是否堅強、作風是否優(yōu)良的首要標準??茖W發(fā)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要始終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要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要當人民的勤務員,以普通勞動者的面貌出現(xiàn),平等待人,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
5、干部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中國共產(chǎn)黨的執(zhí)政地位、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切權力都是來自于人民的,領導干部手中的權力說到底都是人民賦予的。
權力就是責任、干部就是公仆、領導就是服務。行使權力就必須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并自覺接受人民監(jiān)督,決不能把權力變成牟取個人或少數(shù)人私利的工具,真正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
精髓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在長期斗爭中形成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三個活的靈魂的之一,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是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制勝的法寶,要在新形勢下發(fā)揚光大。要帶領群眾發(fā)展致富,把解決好群眾的利益問題作為堅持群眾路線的重要內容,維護好群眾的合法利益。
黨的歷史經(jīng)驗反復證明:什么時候群眾路線貫徹執(zhí)行得好,我們事業(yè)就會無往而不勝;什么時候群眾路線貫徹執(zhí)行得不好,我們的事業(yè)就會遭受挫折甚至失敗。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黨所處的歷史方位、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所面對的客觀環(huán)境已經(jīng)發(fā)生根本變化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貫徹執(zhí)行黨的群眾路線,是全黨每一個同志都要深入思考的一個重大課題。
踐行黨的群眾路線,須堅持價值論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
貫徹執(zhí)行黨的群眾路線,首先要在價值論層面上明確“為了誰”的問題,同時要在方法論層面上解決“如何做”的問題。
從價值論層面上理解和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就是要求我們在一切工作當中,都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一切為了群眾”的最高價值追求,是黨的群眾路線的靈魂?!耙磺袨榱巳罕姟笔切聲r期黨的執(zhí)政理念的核心內涵。堅持“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是新時期我們黨最為根本的執(zhí)政理念,是檢驗黨一切執(zhí)政活動的最高標準,它要求全黨同志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
從方法論層面上理解和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就是要求我們的所有工作都要做到“一切依靠群眾”。這也就必然要求我們一定要用正確的理論、政策和方法,把黨的正確主張變成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使人民群眾真正地掌握自己的命運,真正成為歷史的主人。
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既要重視“人民”又要關注個體“公民”
全面貫徹執(zhí)行好黨的群眾路線,在具體的工作中首先要厘清的一個問題就是“誰是我們的群眾”。我個人理解,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黨的群眾路線中所指的“群眾”不僅是一個政治上的“人民”的概念,也是一個法律上的“公民”的概念;不僅是一個集合上的“群體”的概念,也是一個個體上的“公民”的概念。
對于黨中央和中央國家機關層面負有宏觀決策職責的黨組織及領導干部來說,不但要強調“人民”更應該強調“公民”的概念。一是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和全體“公民”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作為做好一切宏觀決策和頂層設計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二是在做出宏觀決策時,充分利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最大范圍地聽取“公民”的意見建議和利益訴求,以取得宏觀決策上的最大公約數(shù);三是在宏觀決策作出后,充分發(fā)揮黨的組織和宣傳優(yōu)勢,把黨的主張變?yōu)樽顝V大“國民”的自覺行動。
對于地方各級負有對公共事務決策職責的黨委及領導干部來說,更加要強調特定“群體”的概念。這個特定的“群體”指的是地方各級黨委所轄區(qū)域內的全體社會居民。地方各級黨委特別是領導干部在作決策和領導工作時,要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所轄區(qū)域全體居民的整體利益、長遠利益、根本利益,和解決好所轄區(qū)域全體居民特別是其中一些特殊群體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有機結合起來,統(tǒng)籌協(xié)調好各方面的利益訴求,面對面地做好對群眾的宣傳、組織和教育工作。
對于負有與群眾直接打交道職責的全體黨員及其領導干部來說,要更加強調個體“公民”的概念。全體黨員和每一位黨員領導干部,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要牢固地樹立“公民”的意識,把黨的群眾路線的要求真正落到實處,落到每一個個體的“公民”身上。
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既要解決作風問題又要加強制度建設
黨的作風建設的核心問題,就是黨和群眾的關系問題,也是貫徹執(zhí)行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保證。當前,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就是扎扎實實地解決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堅決的態(tài)度、有力的措施和顯著的成效,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支持和擁護,為貫徹執(zhí)行黨的群眾路線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
黨的群眾路線的貫徹執(zhí)行,最為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個長久的有執(zhí)行力的制度機制予以保障。一是黨的各級領導干部要自上而下帶頭做執(zhí)行制度的表率,因為在現(xiàn)實工作當中,有能力、有條件不按制度辦事的,往往是各級領導干部;二是要把已經(jīng)制定出來的各項制度的內容和執(zhí)行情況最大限度地予以公開,自覺接受全體黨員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三是要對違反制度規(guī)定的組織和個人加大懲戒的力度,不論是誰,只要違反了制度就要依法依紀予以處理,絕不搞下步為例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最高形式
之所以這樣認識和強調,主要基于以下理由:第一,在新的歷史時期,黨的群眾路線是實現(xiàn)黨的政治路線的根本工作路線,如果沒有人民的當家作主,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建設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的目標就不可能真正的實現(xiàn)。第二,隨著我國民主法制建設進程的加快,廣大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權利意識和政治參與意識大大增強,他們將不在滿足于更多地被代表,更不是被代替,而是越來越渴望能夠更全面、更具體地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直接參與對國家事務和社會公共事務的決策和管理。第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已經(jīng)取得了顯著成就,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社會主義協(xié)商民主制度、基層民主制度和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日趨完善,廣大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和民主素養(yǎng)日益增強,這些都為發(fā)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和條件。
黨的十八大對于進一步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積極穩(wěn)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已經(jīng)做出了全面的部署,現(xiàn)在的關鍵是要全黨自上而下拿出更大的決心和勇氣,總結實踐經(jīng)驗,加強頂層設計,盡快制定和實施具體的操作方案,讓廣大人民群眾直接參與其中,并切身感受到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fā)展的成果,使黨的群眾路線在最高的形式上得到貫徹和執(zhí)行。